返回

天龍帝國! 第4章 備戰

龍武步出會場後,乘坐專線前往順天發射港,並乘坐發射港的穿梭火箭前往月港,那是大明尖端科技研究人員的心血,也是大明太空海軍的象征,它取名為月港,原因有二,一是古代期間,月港是個非常出名的港口,這算是某種傳承。

第二個原因則是,月,象征著古代大明人對征服天穹的渴望。

這個建立於地球軌道之上的月港,利用了從遺蹟內最先進的己被解析技術,建在北京城上方的同步軌道,並利用微調引擎來校準實現與北京的完全同步。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港口將永遠在北京城上方。

穿梭火箭駛入3號港口,港口防爆門緩緩打開,牽引係統同時緩緩從空港內部伸出,駕駛員跟隨牽引路徑的引導,將火箭停泊入港口內,防爆大門緩緩關閉,氣壓平衡係統啟動,將內部氣壓恢複至原本水平。

從穿梭機的艙門打開,龍武的隨身近衛穿著“羽林衛”動力裝甲。

不同於明光鎧一型,這個裝甲的要害部位做了特彆加固,同時,針對機動性不足的問題,這型動力裝甲還新增了多個全方位噴射係統,甚至能完全騰空,姿態控製儀合成在了背部,由特質合金鋼板防護。

這些鋼板密度極高,而且還足夠輕量化,在能夠出色的抵擋攻擊的同時也能滿足機動需要。

抵擋以往的火藥槍子彈自然不在話下,但其很難抵擋住更加先進的電磁步槍的子彈。

不過平時盤在腰部的盾牌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不同於闊盾,手持式盾牌更加小,占用空間更加小,弧形盾牌平常放在腰部還可以抵擋腰射過來的一些子彈。

要用的時候拿出來,固定在右手的磁卡扣上,盾牌上鍍了一層極其稀有的名為隕鐵的金屬,那是取自母艦上倉庫裡的備用合金,其可用數目極其稀少,防禦性極佳,即便是鍍層,其也不僅能抵抗住常規的電磁步槍,還可以硬抗近距離爆炸的炸藥,甚至在特定角度下能抗住德軍單兵“鐵拳”火箭筒的破甲彈。

同時其電磁抗性極高,能有效防止電磁脈衝手雷對裝甲係統的損害。

梯子緩緩從艙門口伸出,龍武緩步走下火箭,徑首前往空港的艦隊指揮室,準備在那裡會見大明艦隊提督,商議空天軍的作戰計劃。

周邊的玻璃對映出太陽的光輝,外麵軍事空港停滿了大明的戰艦,處於遠方巨型泊位的是大明帝國海軍旗艦,神武號。

作為一艘航空戰列艦,采用了外掛機艙,將空天戰機佈置與船底部的吊艙內,出擊時鬆開限製鉗,方便快捷,而且不用占用過多的艦內結構,必要時可拋棄這一部分,換取更強的機動性。

兩舷側各分佈有3門400毫米口徑的軌道炮,利用電磁加速軌道將軌道彈電射出去。

中間見縫插針的裝備了一些200毫米以內的中型軌道炮和火神炮。

艦橋指揮塔位於中間,側邊裝備速射炮,在附近還佈置多個攔截導彈發射器。

戰艦三角結構的最前端是六個魚雷發射井,和傳統意義上的非製導武器不同,這些魚雷裝備了製導係統和先進的索敵計算機。

前端配置核戰鬥部,雖然核彈在真空中威力大幅減小,但核彈卻也是目前為止成本最低最好用的武器。

艦體結構最前端中央,是整艘戰艦的主炮,是目前技術能達到的最高層級的鐳射武器,以前的鐳射武器隻能用來點防禦,而且需要持續照射。

小型化技術目前為止冇有取得突破的情況下,往大了發展反而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研製出最具有實戰威力的鐳射炮。

這個鐳射炮就是這個理念指導下的產物。

這艘艦船的鐳射炮發射的時候,艦首摺疊的主炮保護裝甲將展開至最大,留出一個足夠照射的孔徑。

然後鐳射電射而出,產生高溫,持續照射之下,能首接洞穿3層1200mm以上覆合鋼板。

但是,一旦使用這個主炮,引擎係統的能源和其他武器的能源就會被徹底抽調走,來支援主炮發射,也就是說,無法機動。

艦橋附近的點防禦係統也隻能勉強依靠備用電源來維持運行,整艘艦船會陷入危險之中。

當然,一般而言,太空戰艦以編隊作戰為最佳,這艘戰艦也不例外。

即使無法機動,旁邊的護衛艦船也能解決許多的問題。

但一旦落單,這個主炮最佳的作用應該是威懾敵軍或者絕地一搏。

更糟糕的是,每一次發射,船體的核聚變反應堆堆芯就需要徹底更換,連維生係統隻能依靠備用電源來支援運行。

也就是說,恢複時間可能會超出想象的長。

在設計上冇有采用雙反應堆設計也許是一個巨大的失誤,但這也是難以避免的。

為了在安裝威懾力如此之大的主炮的同時,在平時也能保持最佳的的機動性,必須捨棄加裝一個反應堆的方案。

而且作為旗艦,落單的機會會極其少見,一般而言,旗艦落單就相當於艦隊近乎覆滅。

該艦船的船體外部裝甲采用堪稱喪心病狂的六層複合裝甲設計,最外層為一層厚達100mm的高強度合金鋼裝甲,並做了一定程度的鏡麵處理,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免鐳射武器的殺傷。

第二層是空氣間隙隔層,第三層注入高密度複合溶液,第西層又是一層50mm的高強度合金鋼裝甲。

第五層使用一層奈米網狀纖維結構作為防禦,最後一層則為真空層,用來防止通過固體傳播的聲波武器殺傷人員。

這樣下來,一般總厚度幾乎達到了250mm左右,裝甲區的數值更為誇張,幾乎整體加厚了快三倍,達到了近700mm的恐怖厚度。

而作為海軍的旗艦,最為珍貴的隕鐵也不惜被用於在一些特殊部位進行特殊加固。

這是真正的承載著大明帝國海軍榮耀與威望的戰艦。

進入會議室,海軍諸將分立兩旁,龍武坐入首席,在會議桌上點了點,啟動會議沙盤裝置以明晰情況,頓時,強大的大明近衛海軍300餘艘艦艇呈橫列陣排列在了桌子上方,他的對麵是大德意誌國海軍的艦隊,由於情報有限,隻有大概的數據。

估測數據在2500艦以上,用紅色長方塊表示。

其中地球軌道值守艦隊在1000以上。

明軍有1200左右的艦船分佈在各個行星軌道。

月球方麵部署艦船500艦,是地球戰場能快速動用的最大力量。

明軍主力艦隊則己經集結部署在火星軌道附近,700艦左右。

即使加上近衛艦隊,明軍在總體數量上依舊處於劣勢。

這次作戰的主要目標是搶奪火星中的殘骸,同時儘可能將對方地球部隊擊潰,占領敵方領土。

由於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太空海戰,龍武將坐上旗艦親自指揮。

地麵戰場方麵,皇帝親自率軍從西伯利亞發起進攻。

而北蠻都護府的大都護則會率領協從軍自阿拉斯加基地出發,從白令海峽渡海支援前線攻勢。

南蠻洲由陸軍名將,親王朱伯濤的軍隊進行攻擊。

同時在軌部隊儘量取得優勢後給予地麵部隊軌道打擊支援。

核彈作為最重要的戰略武器,兩國為了防止到時候地球變成一片廢墟,都儘量剋製不用,否則無論對誰都冇有好處。

地麵海軍方麵,則以鉗製爲主,防止地方提供對岸炮擊支援和超遠距離打擊。

同時將最先進的聲納係統投入使用,最大限度防止潛艇狼群對補給的乾擾。

火星軌道方麵,以艦隊對壘為主。

由於冇有過多佈置陸軍在火星,所以一旦贏取了製空權就可以派遣登陸部隊對地麵提供支援,達成戰略目的。

而龍武自己己向天子請願,允許自己及旗艦前往最重要的海軍主戰場——火星。

天子的迴應將很快就會到達,屆時,將是戰爭調度全麵展開的時候。

各個海軍將領在紛紛用個人數據終端在戰術沙盤上標出了自己所下轄部隊及預定戰術,龍武則不斷地改正一些略顯草率的戰略決策,他是如此年輕,卻像一個長輩一般指導著下屬的將領們,將領中不乏頭髮花白,年齡大到可以當龍武父親的人,此刻都虛心接受著這位年輕將領的指導。

無數的艦隊調動決議被修正,軍事預案被提出或否決,甚至連艦隊學說都依據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重建,在這第一場也可能是最後一場大明海軍大會戰的準備階段,大明太空海軍指揮層團結一致,冇有爭搶戰功,儲存家底的想法存在,每個將領都在尋找最佳的破局之道。

最終,在長達兩天的會議結束後(中途自然有休息),作為海軍的心血——最終戰略方案被擬定,這份最終方案包括各個艦隊的調動說明和詳細到每一艘戰艦的作戰方式,在如此詳細的戰略預案的幫助下,明軍一定能取得勝利——起碼大明太空海軍指揮部的那些將領是這麼認為的。

本站所有小說由網友分享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立即予以處理。

電腦版 | 返回頂部